|
发表于 2017-5-11 16:09:00
这是当地人的文章
刘过(1154---1206)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,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.宋光宗时上书宰相请求北伐,不用.后浪迹江湖,曾为辛弃疾座上宾.他的词,粗豪恣放,属于辛派.有<<龙洲集>>,<<龙洲词>>.
刘过墓在山麓东侧,墓用条石砌成,呈八角形,四周高耸着四季长青的松柏。墓之前立隶书“宋庐陵处士龙洲刘先生之墓”花岗石墓表,右侧有石碑“刘过墓”,左侧有碑刻两块,记载先生的生平并有一幅画像,历经日晒雨淋,模糊不清,尚能看到先生的白发苍髯。
在那“直把杭州作汴州” 的南宋时代,一介布衣若要追求理想,必须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勇气和坚毅。孔子曾说“狂者进取”,“志极高而行不掩”似乎成为历代文化人的一种典型气质。他们林泉野逸、纵酒任诞,或者在歌舞声色中放浪形骸,以此来解脱人生苦闷,寻找精神平衡。刘过也是一个典型例子。已是三十九岁的刘过到宁波(四明)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,再次落选,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老娼,遂起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的沧桑之感,写下了著名的《贺新郎老去相如倦》以赠:
老去相如倦。向文君、说似而今,怎生消遣?衣袂京尘曾染处,空有香红尚软。料彼此、魂销肠断。一枕新凉眠客舍,听梧桐、疏雨秋风颤。灯晕冷,记初见。楼低不放珠帘卷。晚妆残、翠蛾狼藉,泪痕流脸。人道愁来须酒,无奈愁深酒浅。但托意、焦琴纨扇。莫鼓琵琶江上曲,怕荻花、枫叶俱凄怨。云万叠,寸心远。
另有在扬州吊古伤时之作<<六州歌头>>
镇长淮,一都会,古扬州.升平日,朱帘十里,春风小红楼.谁知艰难去,边尘暗,胡马扰,笙歌散,衣冠渡,使人愁.屈指细思,血战成何事,万户封侯.但琼花无恙,开落几经秋.故垒荒丘,似含羞. 怅望金陵宅,丹阳郡,山不断绸缪.兴亡梦,荣枯泪,水东流,甚时休?野灶炊烟里,依然是,宿貔貅.叹灯火,今萧索,尚淹留.莫上醉翁亭,看细雨,杨柳丝柔,笑书生无用,宝贵拙身谋,骑鹤来游.
刘过与苏州是有缘的。一生为国事奔走呼号,献计献策,年过半百却仍四处流亡。茫茫神州,乡关何处?在昆山做县令的老朋友潘友文邀请他到昆山居住。潘友文,人称“潘佛子”,一心仰慕圣人,并力行善事。陆九渊曾称赞他慈祥而诚恳,有恻隐之心。刘过到昆山后,娶妇置家,依靠豪门大户周济度日。去世时无钱安葬,还是潘友文和其他朋友资助,买下马鞍山东的一块坟地才得以安葬。他的《题叠浪轩》诗云:僧房矮占一窗幽,不见当年叠浪浮。湖已为田知幻化,律更以教示精修。白莲何日还同社,顽石无时不点头。可惜能诗张孟辈,却无一字此间留。墓地正位于叠浪轩附近,心属海阔天空,身却归小桥流水。
刘过的精神影响了后世许多忠义的爱国之士。据说每年清明时节,昆山知县都会率领官员到刘过坟前祭祀,文人骚客更要来玉峰山拜谒一番。吕大中、杨维桢、顾阿瑛等都有题咏。
弹指一挥间,风雨沧桑八百年。如今刘过墓与以前大不相同了。附近有顾亭林纪念馆、昆石纪念馆等,南边有一池塘,开有并蒂莲,红姿艳翠,清香远溢。相传是元末诗人顾阿瑛所植。远处有翠微阁、玉峰亭、文笔峰诸景。
|
|